《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在京發布
騰訊科技訊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6日發布《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該報告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承擔研究。
該《報告》首次對微信在社會經濟方面的價值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顯示,微信在過去的一年中對信息消費的拉動達到952億,對就業的拉動達到1007萬人,為中小微企業以及政務民生的應用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其對經濟社會的變革性影響還處于潛在狀態。微信作為我國用戶規模最大和活躍程度最高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以高度粘合的聚集效應和持續涌現的創新效應,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和潛在增長的新動力來源。
微信拉動信息消費近千億,成為推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微信已經成為拉動信息消費的重要力量。近一年,微信直接帶動的信息消費規模已經達到952億元,相當于2013年中國信息消費總規模的4.24%。其中,拉動數據流量消費是微信帶動信息消費的主要來源,占微信信息消費的比重達85.7%;其次是微信游戲和公眾平臺,帶動信息消費占比約為8.5%。
微信平臺的生態漣漪效應
微信逐漸顯現對生活消費的拉動作用。盡管微信的商業化探索剛剛起步,但微信直接帶動的居民生活消費支出規模就已經達到11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由微信公眾平臺模式直接帶動的居民消費支出已經達到44億元,成為帶動消費新的支撐點。未來這一領域還將有更加廣泛的拓展和帶動效益體現出來。
微信推動運營商數據收入增長20%-25%,助力其流量經營
微信的廣泛使用,推動了用戶對數據流量的消費,并逐步成為移動數據消費增長的引擎。根據該《報告》調研測算,近一年來微信帶動的數據流量支出達867億元,拉動三大運營商數據流量20%-25%的增長。調查者表示對于微信的使用占據了智能手機使用的絕大部分時間,除了社交溝通以外,新聞娛樂資訊的獲取、轉發、跳轉大多是在微信平臺上產生的。
微信促進了人際交流,高效管理并拓展了人的交際圈
對人與人之間連接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是微信在社會影響上的體現,突出表現在它使人與人之間變成一種時時在線和處處在線的連接狀態。據調研,86.1%的用戶表示,通過微信增加了與朋友互動的頻率;57.3%的用戶表示,通過微信認識了新的朋友或聯系多年未聯系好友。
微信大大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成本
微信已經成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渠道。微信公眾平臺賬號的公司或機構的使用比例已經達到70%;其中,已經有53%的用戶基于微信平臺進行了信息化投入。微信也成為了重要的創業孵化平臺,目前由微信帶動的個體創業活動已經超過60萬。
微信拉動就業達1007萬,成為中小微創業者的舞臺
微信對社會就業的拉動作用顯著。當前,由微信帶動的就業數量達1007萬人;其中,直接就業人員數量達192萬人,間接就業人員數量達815萬人。
微信提供政務民生創新服務的重要平臺
微信的廣泛社會影響力,使得其在政府公共管理創新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013年10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將“政務微博、微信”作為與“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政府網站”并列的第三種政務公開途徑,政務微信的開通和使用情況已被納入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目前,政務微信已經廣泛應用到政府服務、交通、警務、司法、救災、教育等多個領域,政務微信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效率、提供便民服務、提升政府執政的透明度等方面效果顯著。
微信致力于連接一切,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信息溝通無阻礙。同時,微信也是一個生態系統,每一個在微信平臺上的個體用戶、公司、組織都是這個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繁榮共生,互利共贏。微信最終也將也成為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組織、人與社會的連接器,承載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信息樞紐和轉化的重要使命。
本文鏈接:/weishang/94.html